Berachain生态红利指南 从DapDap入口到Bintent跨链的财富密码|137SPS046
作者:Punknight 2025-04-15 21:10
意图即价值,入口即红利——Berachain生态的财富密码正在重写跨链格局?
意图即价值,入口即红利——Berachain生态的财富密码正在重写跨链格局?
2025年4月11日,137Labs 联合 Berachain 核心生态举办了一场以「Berachain生态红利指南:从DapDap入口到Bintent跨链的财富密码」为主题的 X Space 活动。此次活动邀请了 Berachain 亚太BD Nezha Bear、DapDap与Beratown创始人 Socratic,以及137Labs 研究负责人 Oneone,围绕 Berachain 的模块化设计、跨链中枢 Bintent、意图驱动架构及早期用户激励机制等关键话题,展开了深入探讨。
活动中,嘉宾们聚焦于如何通过 DapDap + Bintent 构建一条“免Gas、秒级确认、跨链即交互”的链上新路径,不仅打通资产迁移的壁垒,更降低了普通用户进入 Berachain 的认知与操作门槛。他们也畅谈了意图为中心的架构如何延伸至交易、社交、GameFi 等更多场景,并分享了 Berachain 在生态激励、原生资产发币机制优化、治理排放模型迭代等方面的最新思考与前沿布局
项目介绍
Berachain 于今年 2 月正式上线,是一条全新的 EVM 兼容公链,目前已运行两个月。链本身采用了一种强调经济激励对齐的机制,即“流动性证明”(Proof of Liquidity),是一种更注重资本效率的共识模式。Nezha 将其类比为“链级别的 Curve”,即 Berachain 对 Curve 的 veCRV 模型进行了深度优化,并与链上节点运行机制结合。
目前,Berachain 正在初步实验这套流动性排放机制,逐步将核心资产 BGT 的排放分配给在链上提供流动性的项目。已有不少项目开始获得排放额度,整个生态正处于“轮子开始转动”的阶段。一旦机制运行成熟,就能形成流动性增长的正向飞轮效应,推动整个生态加速发展。
Beratown是 Berachain 生态中的一个核心应用,专注于整合和优化基于 POL 机制的操作体验。目前,Beratown 已经收录了大约 72 个不同的 POL vault,并计划持续扩展 vault 数量。
Socratic指出,在他们进入 Berachain 生态之前,市场上存在一个明显问题:这些 vault 分散在不同网站,用户需要在多个平台之间跳转完成 swap、 铸造、质押等操作,缺乏一站式体验。为了解决这一痛点,Beratown 打通了从铸造、质押到获取 BGT、iBGT 的整套流程,使用户能在一个平台上完成所有关键操作。
Beratown 上线后获得了市场初步验证,目前交易量已达数百万美金。他们还发起了名为 Bintent 的跨链引导活动,通过这个 campaign 成功吸引了包括 Near 生态用户在内的大量链外用户迁移至 Berachain。例如,在 Steady Teddys 链上 mint 活动中,有用户通过 Bintent 使用原生 BTC 兑换 BERA,并参与 NFT 购买。Socratic提到,过去十天内 Berachain 网络通过 Bintent 已吸收约 50 万美元净买盘流入。
他表示,Beratown 的目标不仅是提供完整的使用工具链,更希望成为连接链外用户与 Berachain 的桥梁,为整个生态带来实际流动性和活跃度,并表示对 Berachain 的未来发展持乐观态度。
Q1
Berachain目前发展如何,您认为Berachain在众多链中的优势在哪里?
Nezha Bear认为,Berachain目前的发展情况需要从多个角度来看待。如果仅从价格表现来看,部分人可能觉得生态轮子尚未真正转动,涨跌波动大、节奏未明。但如果关注生态构建,会发现已有许多有潜力的项目在搭建中,处于酝酿阶段。
Nezha本人也在不断向团队内部推动更多“用小车拉大车”的创新尝试,例如将 BGT 排放优先分配给真正有价值的生态项目,推动项目尽早TGE,并以低FDV上线,释放真实的市场空间。他举例提到,有项目以 2500 万美元估值融资,但上线时仅以 1000 万估值开盘,相当于直接给予用户 2.5 倍的“无风险红利”。另有项目融资1500万美元,开盘FDV约600–700万美元,最高涨至1亿美元,目前稳定在3000万美元,均为实际落地的市场激励案例。
在机制层面,目前Berachain的流动性证明系统尚处于半中心化阶段,BGT 排放仍需通过核心团队逐步审批。已有项目通过BGT贿选机制,为持有者带来实际收益,平均每枚BGT可获得1–2美元的“贿选溢价”。目前链上TVL维持在20~30亿美元区间,虽然接下来部分早期激励资金可能退出,但随着更多原生项目完成TGE,将有新一轮原生流动性注入链上。
Nezha总结道,Berachain的下一步重心将围绕进一步完善流动性证明机制、孵化和支持更多原生项目的上线与TGE,创造更多可交易的资产与盈利机会,逐步让链上的生态轮子真正转动起来。
Socratic从数据与策略层面补充了他对Berachain当前发展状况的看法。他首先推荐了两个信息渠道:一是英文用户可以关注推特账号 Cap'n Jack,他经常发布有关 Berachain 上流动性证明机制和生态状态的更新。
接着,Socratic引用了Cap'n Jack的数据更新指出,从3月21日至今,约三周时间内,Berachain网络上已收到总计约320万美元的incentive申请量,所申请的激励预算总规模达到约5600万美元,在目前多数主流应用尚未上线或发币的情况下,这一数据已相当可观。他预期,随着第一梯队应用陆续TGE并上线Token后,BGT的贿选需求和激励规模还将进一步提升。
他还特别提到了几个低风险但收益较高的池子,包括 iBERA、BERA、wrapped gBERA、IBGT、LBGT 等,这些池子当前的年化收益率普遍在100%到300%之间,表现亮眼。他建议有兴趣参与Berachain生态farming的用户重点关注这些机会。
最后,Socratic指出,可以将 Berachain看作一个具备杠杆性质的流动性通道,用户通过策略性参与这些池子,不仅能获得高收益,还可放大其资本效率,充分利用当前生态的早期红利期。
Oneone从一位资深DeFi参与者的视角出发,分享了他对Berachain发展现状及其优势的深刻理解。他将Berachain与以太坊和Curve(CRV)在DeFi Summer时期的重要角色进行类比,认为Berachain的设计在某种程度上融合了以太坊的L1公链特性与Curve的流动性驱动模型,构建出一个高度模块化、服务于DeFi的“原生DeFi链”。
他特别强调了Berachain的三币模型——Bera(gas代币)、BGT(治理代币)、HONEY(稳定币)。不同于一般的“双币模型”可能存在自转和“左脚踩右脚”的风险,Berachain通过三币分工明确、结构清晰的机制,实现了经济模型上的高度耦合与激励闭环。
他指出,这种模型本质上提高了链本身的真实收益(Real Yield)能力,并通过治理激励促使更多用户将资产锁定在链上,增强协议的资本效率与安全性。他用一个形象比喻总结Berachain的设计优势:Bera是引擎,BGT是方向盘,HONEY是底盘,三者共同构建了一辆更快、更稳、更适配DeFi赛道的“性能跑车”。正是这个高效协同的设计,使Berachain在众多公链中脱颖而出,成为他最看好的生态之一。
Q2
Bintent作为Berachain生态的跨链中枢,其设计如何解决传统链间交互的痛点?与其他跨链协议相比,它的差异化竞争力体现在哪些方面?
Socratic从Bintent的技术源起与机制设计进行了详细解析,并强调了它在当前跨链协议中的独特性。
他指出,Bintent 基于 Near 的 Intent Solution 构建,采用了一种不同于传统桥的机制。市面上类似的解决方案包括 Particle 的 Universal X、Berachain 生态的 Shogun,以及 Relayer,它们统称为 Intent Function Call 结构。这类结构允许用户在不同链之间通过由 solver network运行的自动化路径,使用任何资产完成链间资产交换,无需依赖中继或预铸造资产的桥接机制。
与传统跨链桥不同,Bintent 不依赖于 pool-based 或 mint/burn 模式,也不局限于 EVM 生态之间的交互。它的最大技术亮点是能够支持 非EVM链用户(如比特币持有者),将其原生资产安全且高效地引入 EVM 链生态,进而在 Berachain 上进行交互。Bintent 所使用的 Near Chain Signature 技术本质上是一个基于 MPC 的签名网络,通过 Near 合约控制执行权限,实现多链原生资产的调用与转换。
Socratic进一步举例说明实际使用场景:BTC 用户可以原生将资产几秒内转入 Berachain 并参与如 Steady Teddys 的交易,这一流程在传统桥接方案中无法实现,通常需要借助中心化交易所进行资产兑换后再转链。Bintent 的设计使得这些原生用户可以跳过中间步骤,以极低延迟与高资本效率参与链上生态,是实现“链外资金引入链上交互”的关键解决方案。
Q3
NEAR Intents提出的'意图为中心'架构如何为Bintent赋能?能否具体解释'无需Gas的高效跨链'在用户操作层面的实现逻辑?
Socratic 指出,Bintent的核心机制是基于 Solver Network。这个网络会主动收集用户发出的跨链意图,即用户希望从某条链的某个资产换取另一条链的资产,然后系统会对接多个流动性来源,尤其是中心化交易所(如币安、OKX)和现有 DeFi 市场,聚合最优报价路径。
以一个典型场景为例:如果用户希望将 0.01 BTC 跨链兑换为 Berachain 上的 BERA,他无需手动操作跨链桥,也无需承担复杂的 gas 管理流程。Bintent 的 Solver Network 会根据自身聚合的多方流动性,计算出一个最优兑换报价,并将其提供给用户。一旦用户接受报价,系统就会自动通过 MPC 网络完成交易过程。
关键在于,整个流程不需要用户提前持有目的链(如 Berachain)上的原生 Gas Token。Bintent 通过 MPC 网络系统实现,即用用户现有的资产中的一部分,直接为其兑换路径中的 Gas 成本买单。
Nezha补充指出,Bintent 代表了一种全新的跨链交互范式,相较于传统跨链桥,其优势在当前市场环境中尤为突出。特别是在 “PvP市场”下,谁能更快完成链间交易,谁就能优先捕捉盈利机会,而这正是 Bintent 能带来的核心价值。
他强调,当前许多跨链协议,表面上虽都在支持跨链交易,但实际上在效率和体验上仍有不少限制。而以 Bintent 为代表的意图驱动模型,真正实现了更快、更安全的链间资产调动与执行。尤其是在用户发现某条链即将释放alpha或空投机会时,即使手上没有该链的资产,也可以直接在原链通过 Bintent 完成资产转换与交易。
Nezha认为,这类产品的根本目标是:谁能在最短时间内,帮助用户完成最优交易路径的执行,谁就拥有跨链基础设施的未来话语权。他提到自己已亲自试用过 Bintent 所使用的技术栈,在实际体验中,其速度和效率远超传统跨链桥,特别是在时效性至关重要的场景下,这种体验优势非常明显。
Q4
DapDap作为首批深度集成Bintent的入口级应用,在实际使用中如何体现Gasless跨链的优势?能否分享一个让您印象深刻的用户交互场景案例?
Socratic分享了DapDap在集成Bintent后所展现出的两个最具代表性的“Gasless跨链”用户交互场景,并强调了其在用户体验和实际链上流动性引导中的关键作用。
第一个让他印象深刻的场景,是用户直接使用原生BTC资产跨链至Berachain的全过程。在这一流程中,用户无需通过中心化交易所或传统桥接工具进行资产转换,仅需发起一次比特币转账,在1秒钟左右的速度内将BTC兑换为BERA。这一过程不仅极大地降低了用户跨链门槛,也实现了真正的“免Gas交易体验”,对从比特币链首次进入EVM生态的用户尤为友好。
第二个场景则来自链上数据反馈,即便初期仅以测试为主、未投入大量资金,但系统每天都在进行资产Rebalance操作,显示出强劲的用户跨链与资产兑换活跃度。截至目前,该机制已为Berachain带来超过50万美元的净买盘,即真实的新用户资金流入,并完成从BTC等资产到BERA的兑换及实际使用。
Socratic表示,这两个场景——BTC用户的秒级跨链交易与真实资金的链上流入,不仅验证了DapDap集成Bintent在实际使用中的优势,也为Berachain生态注入了实质性的用户活跃度与流动性。他认为这正是Berachain与DapDap联动机制的重要成果。
Oneone 以自身作为 DeFi 玩家寻找“头矿”机会的实际经历,分享了他对 DapDap 集成 Bintent 后在跨链体验上的深刻感受。他指出,在参与新矿、新项目时,“速度”与“安全性”是跨链行为的两大关键指标,而传统跨链方式在这两方面都存在明显短板。
他回顾,过去用户要么依赖 跨链桥,如曾因安全事故爆雷的 Multichain,要么通过 中心化交易所转链,但后者通常受限于上币情况、不完全链支持和高额费用,操作复杂、时效性差,难以应对敏感的投资机会窗口期。
在这个背景下,Bintent 提供了一个全新范式的解决方案。Oneone特别强调,Bintent 并非通过传统的“锁仓-铸币”逻辑完成跨链,而是深度绑定 Berachain 本身的流动性共识机制(Proof of Liquidity),将安全性从单点桥或中介切换为整个链级的共识保障。同时,Berachain 自身的 BeaconKit 架构、模块化设计与单槽并行机制也赋予链更强的执行效率,使跨链操作能够实现极快的确认速度。
他认为,这种架构让 Bintent 在实现跨链速度与安全的同时,还解决了以往流动性碎片化和链间交互复杂的问题。尤其是在 DapDap 集成后,通过 Gasless 支持进一步降低了用户的交互门槛,用户无需事先准备目标链的 Gas Token,就能一步完成资产迁移与交易。
总结来看,Bintent 在Oneone眼中最具吸引力的点在于:它是一个技术范式的创新产品,能够提供“安全、快速、无Gas、低复杂度”的链间资产切换体验,使他能第一时间捕捉到新生态、新矿机会,这是他认为它在当前 DeFi 场景下真正做出突破的核心所在。
Nezha 回忆起大约一个月前的一次交易机会,当时因为Doge主人宣布养了新狗,市场上在 Base 链上迅速出现了一个相关 Meme 项目引发短时热度。然而他本人并未在 Base 链预先存入资金,如果走传统路径——先从交易所提现,再通过跨链桥转入 Base 链,整个过程往往需要几分钟甚至更久。
而他自己则通过 Bintent 机制,从 Berachain 上的 BERA 资产出发,在 2-3 秒内便完成了跨链到 Base 并完成交易,效率远远优于桥接或交易所操作。他指出,这不仅仅是一次交易速度的提升,更是对「链间流动性协调能力」的极大优化。尤其是当前链多、资产碎片化的背景下,传统路径还涉及稳定币支持限制、资产类型不兼容、Gas准备等复杂变量,而 Bintent 通过 Solver Network + MPC 网络的架构,成功规避了这些问题。
Nezha强调,现实中“你永远不知道下一个爆发机会会在哪条链”,如果只能靠提前在各条链分配资产,就会导致资金利用率低、体验割裂。而 Bintent 正是这种高度不确定、链间快速切换需求下的理想解法,能帮助用户在第一时间跨链、交易、捕捉机会,无需预置Gas,无需手动操作桥接,大幅提升操作灵活性与资金效率。
Q5
我们注意到Berachain正在构建'意图驱动的跨链层‘,目前有哪些标志性生态合作伙伴已基于Bintent开发创新应用?这些案例对普通用户意味着什么?
Nezha 表示,Berachain 正在构建的“意图驱动的跨链层”已经吸引到一些早期且具有实操能力的合作伙伴参与建设。其中一个较为典型的项目是 Shogun,这是一个由专业交易背景团队主导开发的跨链交易平台,早在 Berachain 生态初期便开始构建,并已完成与 Bintent 的集成。
Shogun 目前的方向是在链间打通更多交易通道,目标是打造一个支持 全链意图下单 的交易基础设施,用户可以跨链发出交易意图,由系统自动完成资产跨链与交易执行。Nezha指出,Berachain 的核心策略正是围绕“交易意图”来构建生态,Bintent 提供了资产的桥梁,而真正形成闭环的关键在于——资产到达目标链后是否有可交易的、有活跃度的DApp和项目支撑。
为此,Berachain 正积极与生态项目方协作,支持他们上线 DApp、发行 Token(TGE),从而丰富链上的可交互内容。无论是原生 DApp 开发者,还是计划在 Berachain 发币的项目,Berachain 都希望借助 Bintent 实现“资产引入 + 用户落地 + 场景承接”的完整路径。
Socratic 提到一个即将上线的重要合作项目是 Infinex,由原 Synthetix 团队开发。虽然目前与 Berachain 并未深度绑定,但 Infinex 已在其全链交易方案中集成了 near intent 模块,并与 Berachain 保持紧密沟通,预计将在本月正式上线支持。Socratic 表示他们希望将 Bintent 的流动性先铺设出来,让更多用户熟悉 intent-based 的交互体验,后续 Infinex 的用户将能直接通过 Near Intent 框架无缝访问 Berachain。
在实际应用方面,Socratic分享了一笔由 Near Intent 完成的大额交易案例:将约 150 万美金的比特币直接跨链兑换为稳定币。这不仅验证了 intent solution 能处理高价值跨链需求,也展示了其 solver network 已具备一定深度的流动性支撑。
他特别指出,当前市场上 intent solution 最大的挑战在于 solver network 的price quote efficiency。而 Near 在这方面具备天然优势,拥有稳定的财政支持,目前已在 Near Intent 上部署了超过 2000 万美金的流动性池。此外,他们还在与币安前十的做市商对接,准备引入更强大的市场报价支持,以进一步提升交易体验。
在用户体验层面,Socratic坦言目前大多数 intent 架构仍面临“需要先 deposit 再 swap、最后再 withdraw”的流程设计,操作路径较长,用户缺乏信任感。他透露,团队已经完成开发并将在下周上线一个改进版的 One-Click Solution:用户无需进行中间的资产存入操作,可直接一键完成从链 A 到链 B 的资产跨链与交换,极大简化交互过程。目前该功能已完成审计,待通过测试后将正式部署上线。
Q6
对于刚进入Berachain生态的新用户,通过哪些具体方式可以参与到Bintent生态建设中并获得早期红利?近期上线的流动性激励活动设计有哪些创新之处?
Socratic 表示,Bintent 本质上是为了解决跨链复杂性而生的一款基础设施产品,其核心目标有两个:一是帮助更多用户特别是“链外用户”更高效地转移资产;二是让他们能够快速且低门槛地进入 Berachain 生态,从而抓住包括高收益挖矿、应用交互等在内的早期机会。
他提到,目前 Berachain 上确实存在许多吸引力极强的“头矿机会”,年化收益(APR)甚至高达 700% 以上。而 Bintent 的价值在于简化路径,让用户不用先走 CEX、再桥接、再配置Gas,而是“一步直达矿池”,极大降低操作门槛。这使得对于 DeFi 用户而言,原本繁琐的链上起步流程变得像点击一个链接一样简单,将“发现机会”到“参与机会”的距离压缩到最低。
Socratic强调,目前他们整体用户体量与如 Across、Stargate相比仍处早期阶段,但正因如此,参与越早、交互越主动,所获得的生态认知和代币红利也将越可观。他鼓励用户将 Bintent 作为一个“低成本尝试、高上限回报”的新入口,积极探索场景,推动生态活跃,也为后续更多流动性聚合与价格优化打下基础。
Oneone 从新手与深度用户两个角度,详细阐述了普通人如何低门槛参与 Bintent 生态并捕捉早期红利。他认为,无论你是刚入门的 Web3 用户还是老练的 DeFi 玩家,都有切入点可选,关键在于理解自己的能力边界与风险收益比。
他首先指出,Bintent 的价值在于“产品化”——其意义不仅在于技术,而在于“能用、好用”。如果你是一个不熟悉 DeFi 操作的普通用户,最直接的参与方式就是“撸空投”。比如当前集成 Bintent 的入口级应用 DapDap 尚未发币,使用 DapDap 完成一次或多次跨链行为,可能会被记录为早期交互数据,未来或成为空投参考,而Bintent 已设计激励机制,用户每次跨链操作可能可获得即时奖励,这可以被视为“可兑现的交互回报”。
他建议,将这类交互当作“低风险参与机会”来看待,即便没有技术或资金门槛,也可以通过简单操作参与生态早期建设。
如果你是一个有 DeFi 投研经验的用户,Oneone则建议“去撸头矿”。他强调,这类机会是高风险高收益的玩法,需要具备一定的“会算账”和市场判断能力,但借助 Bintent 带来的快速进场通道,无疑极大提升了捕捉效率。
此外,他进一步强调 “意图交易”的设计本质上是在降低用户进入门槛,特别对 Web2 用户极为友好。用户无需了解复杂的链间交互逻辑、Gas 管理、路径路由,只需填写目标和资产,系统就能自动完成操作。最后,Oneone谈到,虽然“免 Gas”是当前的一个体验亮点,但对他个人而言,更关键的依然是“速度与安全性”。他认为,Bintent 与 Berachain 的联动不仅代表了一种产品的创新,更是链级安全性、流动性、速度与设计理念结合后的产物,对于所有类型的用户来说,都是一个值得尝试和深入参与的新起点。
Q7
除了已公布的跨链交易场景,Bintent在未来半年计划拓展哪些新的应用维度?这些规划将如何巩固Berachain在模块化区块链生态中的战略地位?
Socratic 在回应 Bintent 未来半年发展规划时,明确指出团队将围绕三大核心方向持续发力:增强跨链流动性、深化用户导入链上、扩大实际应用场景,以巩固 Berachain 在模块化区块链生态中的战略地位。
他提到,虽然团队也参与了 Near Intent 的构建,但目前 DapDap 主站尚未集成 Near Intent,原因在于:对于一些已经发展成熟、基础设施齐全的链(如以太坊、Arbitrum等),用户对 intent-based 跨链需求并不迫切,因为桥与基础设施已经充足。然而 Berachain 作为一条新链,仅上线两个月,当前跨链基础设施仍不完整,尤其是如何低门槛引入 BTC、Solana、Zcash 等非EVM链用户。
因此,Bintent 的战略任务是在这条新链上承担关键角色:成为连接链外用户与 Berachain 应用生态的主通道。
他提到,目前团队已经成功将部分 BTC 与 Zcash 用户引入 Berachain,并观察到这些用户开始活跃于生态中,参与项目、进行交易并留下“记忆点”。这种跨链迁移不仅推动了 Berachain 的链上活动,也开始为平台带来忠实用户。
这些动作将帮助 Berachain 在模块化区块链的格局中构建“高性能执行层 + 强入口跨链基础设施”的协同定位,使其不仅是一条性能链,更是一个能持续吸引链外用户、接住外部流动性并落地应用场景的“新流量平台”。
在分享 Berachain 社区内一些较为有趣的开发和探索时,Socratic 表示团队非常热衷于尝试不同的产品形态,并已在 Berachain 上搭建出一些在其他链上难以见到的独特体验。例如,自建的 Token Marketplace 与 UX,吸引了其他链前来洽谈,希望将这些体验移植到他们自己的生态中。这显示出 Berachain 在“体验优化”方面已有较强的输出影响力。
他提到,目前团队仍有许多功能尚未上线,部分甚至属于相当“degen”的玩法模块,或与 memecoin 的 PvP 机制相关。他们正在观察 Berachain 上 memecoin 板块的热度表现,一旦形成一波有效行情,团队将会快速部署相应产品,将更成熟的 PvP 机制导入,扩大社区参与度。
此外,Socratic 透露团队目前正在构建一种全新的 NFT 市场与购买方式,该设计背后的判断是:未来几个月市场可能进入熊市周期,届时用户对“高风险高回报”机会的偏好可能增强。因此他们提前准备了围绕这一需求的产品方案,计划部署在 Berachain 上,并已开始与多个团队进行沟通对接。
Nezha 补充从用户视角出发,指出了 Berachain 当前生态中“可玩性”与“进入门槛”之间的真实矛盾,同时揭示了官方正围绕产品创新、资产质量和排放机制等多个维度进行优化与调整。
他坦言,现阶段不少用户反馈进入 Berachain 生态后「只能做 DeFi,进池子挖矿,玩法单一且烧脑」。尤其是在“Trump行情”结束后进入了较冷清的市场周期,用户对于复杂结构、高学习成本的产品显得愈发疲惫。市场偏好已明显转向“简单、直接、快感明确”的参与形式,例如 PvP 类型对抗玩法、轻量级合约交易、新颖的发币机制等。
对此,Berachain 社区正在积极响应,生态内原生项目的TGE节奏将加快,通过与多个团队合作,推动更多项目、新发币机制、PVP协议上线。治理层也将被更高效运转,包括加强对发币项目的筛选、排放分配的机制改进,目标是让优质项目获得长期资源支持,而非成为“挖提卖”套利工具;
Nezha 也反思了当前排放机制中存在的漏洞:一些项目获得 BGT 排放后,仅形成了流动性但未能沉淀用户或价值,反而带来了短期价格压力和生态观感负面。因此官方将强化项目绩效评估与贡献反馈机制等方式,来引导真正有建设力的原生团队取得 BGT 排放支持,并形成与 Berachain 长期绑定的发展逻辑。
总的来说,Berachain 接下来的策略不再只关注“怎么把资产跨进来”,而是围绕 “进来之后有内容、有体验、有激励” 这一完整路径,去强化应用层和激励层的打通,Bintent 作为跨链中枢将继续作为入口工具,而“可玩性”和“资产正循环”将成为支撑生态长期成长的关键基石。
Oneone 表示,作为一名长期关注基础设施方向的投研参与者,他一直高度关注 Bintent 的发展,并将其核心优势总结为七个字:“降本、增效、加安全”。他认为,Bintent 的意义远不止是一个跨链交易工具,而是实现链与链之间更高效协同的基础设施,它不只是跨“币”,更有潜力跨“行为”和“场景”。他畅想,未来如 PayFi 等支付类项目完全可以集成 Bintent 实现即时结算,用户只需表达支付意图,无需考虑跨链路径和资产类型,系统即可在保证安全和速度的前提下完成整个流程。他还进一步设想,AI 数据可能在未来也通过 Bintent 实现多链间流动和调用;链上社交亦可以基于意图完成信息跨链传输,例如在以太坊上发出消息,在 Berachain 上触发展示。甚至在 GameFi 场景中,也能通过 Bintent 实现资产、角色、状态的链间迁移,打破游戏生态的链间孤岛。相较于传统依赖预言机的方式,他认为 Bintent 提供了一种原生的、无需外部信任的跨链执行机制,不但节省成本,还提升了执行速度与交互效率。他最后表示,Bintent 给他的最大感受是“万物归一”的潜力:它正以一个范式化的方式,重新定义链与链之间的协作逻辑,为 Berachain 构筑起独有的战略高度。
结语
在本次 X Space 活动中,嘉宾们围绕 Berachain 的模块化架构、Bintent 跨链机制与 DapDap 的入口体验,共同描绘了意图驱动跨链生态的未来图景。从用户视角出发,他们探讨了如何以“无感跨链”降低进入门槛,以“意图执行”重塑链间交互范式,并结合头矿参与、流动性激励、memecoin 模型等实践案例,展示了 Berachain 如何在早期构建生态正循环。随着更多原生项目的发币计划推进与 BGT 排放机制的持续优化,Berachain 正在成为承载高风险高回报用户行为的理想场域。希望本次讨论为关注链上资产流转与生态机会的用户提供新的思路,帮助大家在新一轮公链竞争中占得先机。
文章仅作分享交流,不构成投资建议。
—— END ——
提示:投资有风险,入市须谨慎。本文不作为投资理财建议。